2024-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述职报告
一、德:师德为先,育人为本
(一)职业道德修养
始终以《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》为准则,坚持 “立德树人” 根本任务,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工作全程。在班级管理中践行 “关爱学生、为人师表”理念,如主动关注单亲家庭学生心理状态,通过课后谈心帮助其融入集体,以自身言行影响学生价值观形成
(二)德育工作实践
以道德与法治学科为载体,深化德育渗透:通过“行己有耻”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;结合“模拟法庭”活动强化法治观念,组织学生还原“校园欺凌案”庭审过程,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理解法律公平正义的内涵,本学期所带班级获评 “校级文明班级”名。
二、能:精进技能,创新教学
(一)教学能力提升
1.专业素养精进:参与 “新课标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” 市级培训,将 “议题式教学法” 引入课堂,如在 “法律保障生活” 单元设计 “未成年人网络保护” 议题,引导学生辩论分析,课堂互动率提升 30%。
2.信息技术融合:熟练运用平板教学系统,根据学生学情分层推送学习任务:为基础薄弱学生推送 “法律条文动画解读” 微课,为能力较强学生布置 “社会热点案例分析” 探究任务,实现个性化教学。
(二)班级管理创新
针对七年级 3班男生占比 59%(26 人)活泼好动的特点,创新管理模式:设立“班级自治委员会”,让学生轮流担任纪律、卫生、活动委员,培养自主管理能力:建立 “小组成长积分制”,将课堂表现、作业完成等量化评分,学期“研学实践”奖励,班级纪律达标率从末积分前 3 组获80% 提升至 95%。
三、勤:恪尽职守,勤勉敬业
(一)日常工作投入
1.全勤在岗履职:本学期无迟到、早退记录,承担早自习及课后服务,累计辅导学生100余人次,重点帮扶1、2、3、4班6名基础薄弱学生,其中4人历次成绩累计提升超30分。
2.跨学科协同:与语文、历史学科教师联合设计 “法治与传统文化” 融合课程,如在 “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” 单元,结合历史典故与现行法律条文对比教学,形成多篇教学设计案例。
(二)家校共育深耕
建立 “三级沟通机制”:每周通过班级群发布“学情周报”,每月与重点学生家长电话沟通,每学期组织2次线下家长会。针对 2班两极分化问题,联合家长制定“周末学习共同体”计划,组织尖子生与学困生结对学习,该班道法学科及格率从65% 提升至82%。
四、绩:务实求效,成果显著
(一)教育教学成果
1.学业成绩提升:所带 4 个班级道法学科平均分稳步提升,低分率下降至10%以下,其中 1、3 班进步尤为明显
2.重点成果 —— 模拟法庭活动成效
(二)活动设计与实施
1.案例与角色:选取校园欺凌、未成年人盗窃等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,学生分别扮演审判长、公诉人、辩护人等角色,严格遵循真实法庭程序。
2.筹备过程:学生提前研读案例、查阅法律条文、撰写台词,教师联合法律工作者给予专业指导。
3.知识内化与能力提升
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程序与条文,能精准运用法律术语进行法庭辩论,如在 “校园欺凌案” 中,“辩护人” 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法阐述辩护观点,“公诉人” 则结合《刑法》相关条款论证指控,实现法律知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。
4.综合素质发展
①团队协作:角色分工与环节衔接中,培养沟通协调能力;
②应变能力:面对 “庭审” 中的突发提问,学生能够快速反应、逻辑应答;
③责任意识:通过扮演法律角色,真切感受法律的庄重威严,增强规则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。
5. 延伸影响
活动后,学生主动讨论法律案例,部分学生自发组织 “班级法治宣传小组”,将所学知识辐射至校园生活,如协助调解同学矛盾时引用 “侵权责任” 相关概念。
(二)学生发展成果
1.综合素质提升:班级学生参与校园各类活动累计人次达60次,较上学期增长50%;在 “2025年全国航天创新大赛海南省省赛” 中,3名学生获省级奖项。
2.行为习惯优化:通过 “情绪管理” 系列课程,班级同学间矛盾纠纷同比减少 40%,“改变认知评价” 等心理调节方法使用率达 90% 以上。
五、廉:廉洁从教、坚守底线
(一)严守纪律规矩
严格执行《中小学教师廉洁从教若干规定》,拒绝家长馈赠礼品、礼金共计7次;在班于部选拔、评优评先中坚持公开透明原则,所有环节公示无异议。
(二)公平公正育人
对待学生一视同仁,尤其关注学困生与特殊家庭学生:为学习障碍学生联系学校资源教室进行针对性辅导3人:确保教育公平覆盖每个学生。
六、反思与展望
尽管在德能勤绩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,但仍存在不足:如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关注有待深化,分层教育与学科融合的创新性不足。未来将重点推进:
1.构建 “法治实践” 特色课程,结合本地法治案例开发校本教材;
2.运用 AI 学情分析系统,实现平板教学中分层任务的精准推送;
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寰岛实验中学
述职人:常泽宇
2025 年 6 月 23 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