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-2025学年第二学期述职报告
教研组:道德与法治 姓名:金玺
时光荏苒,2024-2025 学年第二学期已接近尾声。作为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 A 层教学的新任教师,我始终以 “精准备考、分层提升” 为目标,全身心投入中考备考工作。现将本学期履职情况汇报如下,以期总结经验、反思不足,为今后教学提供有力借鉴。
一、工作概述:聚焦中考,精准施策
本学期承担九年级 A 层两个班的教学任务,围绕中考备考核心目标,精心设计 “双轮复习” 体系:
一轮复习(基础夯实):以教材为纲,通过 “填空式思维导图” 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,每周配套基础过关测试,确保考点覆盖率达 100%。针对 A 层学生理解能力较强的特点,穿插 “概念辨析” 环节,如区分 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” 与 “基层群众自治制度”,深化对易混知识点的理解。
二轮复习(能力提升):以中考真题为载体,推行 “以考代学、以考代讲、以考代练” 模式。每周 2 -3次课堂考试,覆盖全题型训练,重点突破 “漫画题”“图表分析题”“跨学科综合题” 等高频考点。作业实行 “逢考必改、每题赋分”,当日反馈错题,确保学生日清日结。
在教学方法上,创新采用 “三级查背” 机制(教师查课代表→课代表查组长→组长查组员),强化知识记忆;引入 “同桌互判” 作业模式,通过互评互改加深对答题规范的理解;利用希沃白板开展 “优秀作业与典型错误对比投影”,直观呈现答题差异,提升课堂效率。
二、教学成效:成绩攀升,能力进阶
(一)成绩稳步提升
从三次模拟考试成绩来看,所带学生整体成绩呈稳步上升态势。学生的三次模拟考试平均分数据清晰地反映了这一趋势。例如,赵浩然同学一模成绩为 91 分,二模达到 95 分,三模稳定在 93 分,三次均分 93 分。任怡润同学一模 79 分,二模大幅提升至 98 分,三模 94 分,三次均分 90.33 分。
整体而言,学生的成绩分布更为合理,高分段人数逐渐增多。一模时成绩 80 分以上的学生占比较为有限,到二模时这一比例显著提高,三模时保持良好态势。以 90 分以上的高分段为例,一模时仅有寥寥数人,二模时有所增加,三模时人数进一步扩大,显示出学生在不断进步,复习效果逐步显现。
(二)应试能力增强
通过多次模拟考试的历练,学生的应试能力得到了有效增强。从排名情况来看,多数学生在考试中的排名逐渐稳定且有所提升。比如郑丕璇同学一模排名第 4,二模因题目难度和自身状态等因素排名下滑至 33,但三模迅速回升至较高水平,最终三次均分排名也较为靠前。这表明学生在面对不同难度的试卷时,能够更好地调整答题策略,合理分配答题时间。
同时,从各题型的得分情况分析,学生在主观题上的答题质量有明显提高。在二模和三模中,学生能够更准确地理解题意,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条理的作答,得分率相比一模有了显著增长,说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扎实,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不断提升。
(三)班级整体进步
两个班级在我的教学下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。无论是 A 逐光班还是 A 燃梦班,班级整体平均分都在逐步提高。班级内部的成绩差距也在逐渐缩小,原本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也在不断追赶,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竞争态势。班级内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经验、分享复习资料,共同进步的积极性高涨,这也进一步促进了整个班级成绩的提升。
三、经验和收获:分层教学的实践突破
集体备课增效:与同事每周聚焦学生易错点(如混淆 “肖像权”“名誉权”),编口诀、举实例,如 “肖像侵权看商用,维权先议后调解”,提升解题正确率超 25%。
趣味教学提参与:用短视频拍 “文明上网小剧场”、辩论 “居家学习靠自律”,C 层班平时沉默的学生主动发言,D 层班通过 “漫画法治” 作业(如四格画 “校园欺凌”)巩固知识,参与度提升 30%。
学生反馈落地:设 “金点子角” 收集建议,如 D 层班提出 “作业想画画”,尝试后发现漫画作业比传统练习更高效,保留此形式并推广。
四、问题与改进:清醒审视,靶向改进
(一)现存问题
分层梯度不足:前 30 名学生与后 40 名学生的学习需求差异未充分满足,如难题拓展仅覆盖前 20% 学生,部分中等生出现 “跟得上但吃不饱” 现象。
心理疏导欠缺:中考冲刺阶段,15% 学生出现 “高原现象”,表现为焦虑、答题速度下降,但未能及时引入专业心理干预。
本土资源挖掘有限:对海南本土法治案例(如《海南自由贸易港法》实施细节)的教学转化不足,未能充分体现地域特色。
(二)改进路径
细化分层方案:将 A 层学生再分为 “拔尖组”(前 30 名)与 “提升组”(后 53 名),前者侧重学术拓展(如指导撰写小论文),后者强化答题规范训练,配套《A 层分层作业设计手册》。
构建心理支持体系:联合学校心理教师,开发 “中考心态调节微课程”,通过正念训练、压力可视化等活动,帮助学生缓解焦虑。
深化本土课程开发:整理《海南自贸港法治案例集》,设计 “自贸港建设中的道德与法治” 专题课,邀请三亚市人大代表、律师等开展实践教学。
五、自我评价:在探索中成长
作为首次执教九年级的教师,本学期在以下方面实现突破:
备考策略从 “经验型” 向 “数据型” 转变:依托大数据精准分析学情,避免 “题海战术”,提升复习针对性。
角色从 “知识传授者” 向 “成长引导者” 延伸:通过跨学科实践、本土案例教学,引导学生将学科知识与海南发展实际结合,增强使命担当。
但仍需在 “分层教学精细化”“心理教育专业化”“本土资源课程化” 等方面持续精进,努力成为 “研究型教师”。
六、总结与展望:行而不辍,未来可期
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统筹规划、备课组的协同作战及学生的全力配合下,中考备考工作画上圆满句号。成绩属于过去,挑战仍在前方:
短期目标:整理《易错点手册》:汇总口诀、漫画作业、典型错题,方便下届学生直观学习。
长期愿景:探索 “大单元教学” 与海南自贸港育人目标的融合路径,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系,让学科教学成为学生认识海南、建设家乡的窗口。
教育是一场温暖的遇见,也是一场漫长的修行。未来,我将继续以 “深耕细作育桃李,立德树人守初心” 为指引,在三尺讲台上书写更精彩的教育篇章!
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寰岛实验中学
金玺
2025年6月20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