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-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个人述职报告
教研组:道德与法治 姓名:何丽蓉
尊敬的各位领导、同事们:
大家好!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信任,本学期让我担任初三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,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情况从政治素养、教学工作、师德师风等方面进行述职汇报。
一、筑牢思想根基,锤炼过硬政治素养
我深知道德与法治课程承载着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、坚定理想信念的重任。为此,我始终将提升自身政治素养摆在首位:
1.深化理论武装,筑牢信仰根基:持续跟进学习党的创新理论,深刻领会国家大政方针与教育发展新要求,确保教育教学方向始终与国家意志同向同行,努力提升思想境界与理论水平,确保课堂传授的知识与主流价值导向高度契合。
2.融入课堂实践,强化价值引领:在课堂教学中,我自觉将政治认同、法治观念、道德修养、健全人格、责任意识核心素养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。例如,在复习“踏上强国之路”与“创新驱动发展”等单元时,不仅梳理课本知识,更注重结合我国科技发展最新成就(如航天工程、人工智能突破等)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,运用生动案例与对比数据,引导学生深切感受国家发展脉搏,激发其民族自豪感与时代使命感,将爱国情、强国志、报国行厚植于心。
3.坚守政治立场,严把育人方向:在涉及重大原则、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与辨析中,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坚定立场,旗帜鲜明地引导学生明辨是非、站稳立场。确保三尺讲台无杂音,传播正能量,弘扬主旋律,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思想根基。
二、深耕教学一线,力促学生素养提升
面对初三毕业年级的学情特点与中考要求,我聚焦课堂教学实效与学生能力发展:
1.优化教学设计,提升课堂效能:针对复习课容量大、节奏快的特点,我积极探索高效教学模式。一方面,深入钻研新课标与中考真题,精心梳理知识脉络,构建清晰、系统的知识框架图,帮助学生“见森林”;另一方面,结合生活实际与社会热点创设情境(如运用“校园欺凌”案例讲法律维权,借“社区治理”实例谈社会责任),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价值辨析,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。
2.精准施教,实现整体进步:依据学情摸底,利用课间及课后时间加强基础概念梳理与核心观点记忆指导,建立学习信心。
3.强化备考研究,提升实战能力:科学规划复习进程,分阶段推进:一轮系统复习夯实基础,二轮专题突破提升能力(如“权利与义务”辨析专题、“国情国策”理解专题),三轮模拟训练强化实战。深入研究中考命题趋势,精选精编习题,加强审题方法、答题规范(如观点明确、层次清晰、术语准确)及应试策略的专项指导。所任教班级在本学期多次模拟考试中,平均分与合格率均稳步提升,低分率实现清零,多名基础薄弱学生成绩取得显著突破。
4.勤于教学反思,促进专业成长: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,调整教学策略。积极参与校内外教研活动,主动学习前沿教育教学理论。
三、恪守师德规范,践行育人初心使命
我始终将“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”作为行为准则:
1.恪守职业规范,坚守教育净土:严格遵守《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》,自觉抵制不良之风,坚守廉洁从教底线。在日常工作中,做到言行雅正,着装得体,以自身修养为学生树立榜样。
2.倾注师爱关怀,护航心灵成长:秉持爱心、耐心与责任心对待每一位学生。尤其关注青春期学生的情绪波动与心理需求,课间主动与学生交流,及时疏导学业压力与成长烦恼。
四、结语
回顾一学期的工作,虽在教育教学、备考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,但亦深知存在不足:如对部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精准把握与满足尚有提升空间;在将宏大思政主题转化为学生更易理解、更愿接受的教学方式上仍需持续探索创新。
展望未来,我将继续坚守教育初心,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。不断加强政治理论与专业知识学习,持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,提升育人艺术,以更饱满的热情、更扎实的作风,投入到新学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,为培养兼具知识素养与责任担当的新时代青年贡献自己的力量!
感谢大家的耐心聆听!
述职人:何丽蓉
2025年6月21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