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教学
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- 教育教学 - 期末述职
期末述职

杜兆龙

2024-2025 学年第二学期杜兆龙工作总结

站在学期末的时间节点回望,从二月开学筹备到六月中考冲刺,这一学期的工作印记里满是团队协作的温度与专业攻坚的力量。作为教师发展中心团队的一员,我们始终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,在中考备考、教学常规、教研创新等工作中协同发力,现将主要工作成效总结如下:

一、中考攻坚:团队协作筑牢质量发展根基

(一)全链条考试管理体系构建

开学初,中心便组建中考备考专项团队,制定 "周测 + 月考 + 模考" 的递进式训练方案。在组织全市模拟考试时,团队连夜召开考务协调会,将命题、印刷、监考、阅卷等环节细化为 28 项具体任务,每位成员认领责任板块并建立倒计时台账。为提升阅卷效率,团队创新采用 "学科组流水线作业 + 信息化系统智能分拣" 模式,通过提前校准评分标准、开发主观题双评机制,不仅确保了阅卷精度,还将整体工作周期缩短 40%。在体育中考筹备阶段,中心联合体育组、班主任团队成立 "体能攻坚小组",每日清晨开展分组训练,针对不同体能水平的学生设计阶梯式训练计划,帮助多数考生在必考项目中突破自身极限。

(二)分层教学的精准实施

针对毕业年级学生差异,中心牵头设计了 "基础巩固 - 能力提升 - 拔尖突破" 三级辅导体系。团队耗时两周完成学情调研,依据多维数据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级,联合教研组开发分层校本资料。为确保分层教学落地,团队建立 "双轨跟踪" 机制:一方面通过每周学科小测动态调整分层名单,另一方面组织教师开展分层教学研讨。在某次模考分析中,团队发现部分学生在综合应用题上存在共性障碍,随即协调多学科教师开展跨学科会诊,通过三周集中辅导使相关题型的得分率显著提升。

(三)家校协同与活动协作

百日誓师大会协同攻坚:中心团队配合学生成长中心、德育部门共同策划百日誓师大会,发动家长志愿者成立 "后勤保障组"" 心理疏导组 ",与德育团队共同设计" 家长寄语视频 ""学生宣誓仪式" 等环节,通过多部门联动确保活动实效。在场地布置、流程衔接、物资准备等方面,团队与总务处、信息技术组密切配合,实现了活动现场的多媒体设备高效运转与秩序维护。

校园开放日系统推进:本学期团队协同招生办完成三次校园开放日活动:

高中特长生招生考试:中心负责设计专业测试流程,组织学科教师命题、监考及阅卷工作,通过建立 "双盲评分" 机制确保公平,同步完成成绩汇总与分析报告,为招生决策提供数据支撑;

小升初开放日:两次活动中,团队牵头设计体验课程安排,协调各学科教师展示特色课堂,同时组织学业水平调研测试,从试卷印制、考场安排到成绩反馈形成完整链条,累计处理千余份学生资料,助力学校招生宣传工作。

二、月常教学管理:在规范中寻求创新突破

(一)教务常规的系统化运作

调课与排课管理:团队依托希悦系统建立 "线上调课审批 - 课表实时同步 - 教学日志反馈" 机制,本学期处理调课申请数百条,确保教学秩序稳定。在九年级分层教学需求下,团队与年级组协同调整课表,实现同一时段不同层次班级的差异化教学安排,保障分层辅导高效开展。

迎检材料统筹:面对多次上级检查,团队牵头汇总教育教学相关材料,按 "课程建设"" 教师发展 ""质量监控" 等维度分类整理,联合各学科组、年级组完成数据填报与佐证材料编制,确保迎检工作顺利通过。

(二)月考与质量分析体系

每月教学反馈考试中,团队全程参与命题研讨、考务安排及多维度质量分析会。某次月考后,团队发现道德与法治学科存在 "开卷答题时间分配不合理" 问题,随即组织学科教师开展 "限时闭卷训练 + 答题模板构建" 实验,推动学科优秀率逐步提升。此外,团队创新设计 "教学改进追踪表",要求教师针对月考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并追踪成效。

(三)教学常规检查机制

作业与听课记录检查:团队制定 "双周检查 - 月度通报" 制度,组织教研组长对学生作业批改质量、教师听课记录完成情况进行交叉检查,重点关注批改规范性、评语针对性及听课反思深度,本学期累计检查作业千余本、听课记录数百份,形成问题清单并督促整改。

教师到岗与办公室管理:团队联合值周组建立 "每日三查" 机制(早读、课间、晚修),通过实地巡查与电子考勤结合的方式,确保教师到岗率;每月开展办公室卫生评比,从物品摆放、资料归档、环境整洁等维度量化评分,推动办公环境规范化。

三、教研创新与教师发展:技术赋能与专业提升

(一)同课异构与基本功大赛

同课异构深度研磨:团队策划组织多学科同课异构活动,采用 "学情分析 - 课堂观察 - 数据反思" 模式。在九年级数学《二次函数复习课》异构中,团队通过对比教师教学策略,组织教研组形成《变式训练校本指南》,相关做法被纳入区域教研案例库。本学期累计开展同课异构活动 10 余场,覆盖全学科教师。

教师基本功大赛推进:团队设计 "板书比赛 + 听课记录评比" 系列赛事,其中板书比赛采用 "现场限时创作 + 学生投票 + 专家评分" 多元评价,激发教师教学基本功提升热情;听课记录检查结合希悦系统数据,从听课频次、评价深度等维度进行量化考核,推动教师互学互鉴。

(二)AI + 教育与校本培训

中心团队持续推进 AI 技术与教学融合,除组织 "AI 备课沙龙"" 平板教学擂台赛 "外,还与技术公司合作开发"AI 错题本 "系统,实现错题自动归类与变式推送。在教师培训方面,团队开发" 菜单式培训 "体系,涵盖 AI 工具应用、家校沟通、教学基本功等模块,采用" 理论 + 实操 + 跟踪 " 模式确保培训实效,本学期累计开展校本培训 20 余场。

四、学生活动与日常教务:协同育人与细节落地

(一)表彰大会与质量分析会

团队牵头组织各年级教学反馈表彰大会,从奖项设置、流程设计到证书制作全程把控,累计表彰学生千余人次,树立学习榜样。同时,针对每次月考、模考召开质量分析会,邀请学科组长、班主任参与,通过数据拆解教学问题,形成 "年级 - 学科 - 班级" 三级改进方案。

(二)数据上报与流程优化

本学期团队完成数十项数据上报工作,包括课时考勤、学籍信息、国测数据、教师获奖统计等,通过建立 "数据复核 - 交叉校验 - 专人上报" 机制,确保上报数据零误差。在流程优化方面,团队梳理教务工作清单,将调课、排课、考试报名等事务标准化,制作《教务工作操作手册》,提升日常管理效率。

五、团队协作与反思展望

这一学期的工作中,中心团队始终秉持 "协同共赢" 的理念:在校园开放日筹备中,与招生办、学科组连续数日加班调试流程;在教师基本功大赛组织中,联合工会、教研组反复打磨方案;在教务常规工作中,与年级组、总务处密切配合处理突发状况。当看到学生在开放日活动中对校园的向往眼神,当见证教师在基本功大赛中展现的专业风采,当感受到中考备考中各部门协同攻坚的凝聚力,团队每一位成员都深切体会到集体奋斗的价值。

反思工作,我们也清醒认识到不足: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深度有待提升,分层教学的精准度需要加强,教务流程的智能化水平仍需优化。未来,中心团队将深化 "AI + 教育" 实践,完善分层教学动态机制,推动教务管理数字化转型,以更专业的协作、更创新的举措,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筑牢根基。

教育是一场温暖的接力,教师发展中心团队将继续以行者之姿,在时光里深耕,于方寸间育人,让每一份努力都化作学生成长的养分,让每一次协作都凝聚成教育前行的力量。